1. PG电子·麻将胡了「中国」官方网站

    服务热线:010-61233520-8000
    行业新闻
    鸟儿用翅膀为城市副中心生态“点赞”

    2021-03-18来源: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冯维静 责任编辑:李艳波

    60488763e4b0063ef3e843bf.jpeg

    针尾鸭  闫红/摄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运河两岸,生机勃勃。现在正值候鸟迁徙季,城市副中心又成为候鸟青睐的栖息“打尖儿”地。


           多河富水、森林环绕的北京城市副中心一直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持续性工作。水环境治理、生态治理修复、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几年来,城市副中心多措并举,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


           上个月,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组建了城市副中心工作小组,10位拥有丰富动植物研究经验的专家,将对通州区进行常态化生物多样性调查。其中,以大运河通州段、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为重点,每月至少开展一次调查、观测和评估,尽快摸清区域生态“家底儿”,引导公众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60488763e4b0063ef3e843c1.jpeg

    鸳鸯  逍遥/摄



           目前,城市副中心工作小组的专家成员正研究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据了解,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和中国环科院、中国动物学会、中国观鸟会、北京林业大学等专业机构及高校交流密切,每一期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束后,都将形成调查报告开展研究。



    候鸟扎堆来“打尖儿” 副中心成为鸟类乐园



    60488763e4b0063ef3e843c3.jpeg

    白秋沙鸭  黄远滨/摄


           位于城市副中心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北运河、萧太后河、潮白河、凤港河等,都是迁徙鸟类重要的中转站和栖息地。仅北运河就记录到鸭类、雁鸭类等鸟类近百种,每年超过20万只次候鸟在此栖息或过境。2020年以来,通州区共监测到大天鹅、灰鹤、豆雁、赤麻鸭、绿头鸭等大量前来栖息的鸟类,其中灰鹤数量上千只。


           眼下正是候鸟来城市副中心扎堆“打尖儿”的季节。初春的凉水河,冰层未化。一大群候鸟一字排开站在覆盖着白雪的冰面上,清脆的鸣叫声此起彼伏。通过长焦镜头可以看到,这是百余只银鸥在河面“聚会”。


           通州处在银鸥的迁徙路线上,水质好、鱼虾丰富、环境清幽的大运河成为候鸟的休息“驿站”。“这只银鸥抓到了一条鱼,旁边的同类却没跟它抢,说明水里食物丰富,大家都吃饱了。”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的专家钟震宇一边向游客普及鸟类知识,一边坐在河堤上,用长焦镜头仔细观察这群远道而来的“客人”。


           他告诉记者,银鸥是北京的“常客”,也是“稀客”。说“常客”是因为它们年年春季都来,称“稀客”是因为往年春季迁徙期它们到京数量一般仅有几十只。今年春天,却扎堆儿来了400余只。观鸟爱好者们都惊呼今年是“银鸥丰收年”。而大运河、潮白河更变成了“银鸥湖”。


           记者从通州区园林绿化局了解到,目前全市范围内建有88个候鸟监测站,通州区有4处,均位于迁徙通道的重要节点上。2020年以来,通州候鸟监测站共监测到迁徙候鸟百万余只。


           在数量庞大的迁飞鸟儿中,更有天鹅、东方白鹳、青头潜鸭、震旦鸦雀、黑鹳等不少“稀客”光临。它们的出现,成为城市副中心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生动注脚。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打尖儿”时,也有自己的爱好:北运河、凉水河等拥有大面积水域的地点,是大天鹅、鸿雁等大批候鸟的首选;潞城林场、张家湾林场等森林覆盖率高的地点,最受柳莺、八哥等小型鸟的欢迎;还有红隼、燕隼等猛禽,也都偏爱水林丰茂的场所。



    森林湿地“扩容” 营造良好栖息环境



    60488763e4b0063ef3e843c5.jpeg

    白鹭  唐建/摄



         “有吃、有喝、安全是鸟类在迁徙过程中选择一个地区补给和休息的基础条件!”鸟类专家、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高武表示,如果条件不合适或感觉不安全,它们不会降落或宁愿放弃“补给站”继续迁飞,所以,鸟类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生物多样性、完整性和生态质量的指标性动物。


           越来越多的鸟儿用翅膀为城市副中心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点赞”。


    近年来,城市副中心在生态环境建设持续加码,大幅增加林地面积和水域湿地。通过实施平原造林、景观生态林提升、小微绿地建设、留白增绿等多项绿化美化工程,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截至2020年底,城市副中心森林覆盖率已达33.02%,比2017年提高4.62个百分点;城区绿化覆盖率达51.02%,比2017年提高16.37个百分点。


           在2012年启动的首轮百万亩造林新增加19.3万亩林地基础上,通州区近年来还实施了《北京市城市副中心园林绿化三年行动计划》和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工程,新造林21.6万亩。目前,全区已建成东郊森林公园、台湖万亩游憩园等万亩以上郊野公园和森林湿地8处,千亩以上森林组团32个。



    60488763e4b0063ef3e843c7.jpeg

    普通秋沙鸭  潘国梁/摄



           如今,城市副中心的各个公园、景区,都为鸟儿营造着良好的生存环境。其中,绿化种植中专门提高山楂、桑树、海棠、金银木、圆柏等鸟类食源树种的种植比例,为鸟类提供充足的食物资源。


           在候鸟迁徙和集群活动期间,开展针对性检查,特别是在郊野公园、百万亩平原造林地以及河流周边地区加强巡查巡护,并且在一些重点区域采取投放食物、设置鸟巢等措施保护鸟类。通州区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过程中,不断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水下长出“森林” 原生物种又回来了




    60488763e4b0063ef3e843c9.jpeg

    普通秋沙鸭  宁雪梅/摄



           看完天空,再将目光移向水下。

           通州区水网密布,去年区水务局明确河道管理保护范围界线,划定通州范围内河道117条,总长度613.9公里,这些河流拥有着丰富的鱼类资源。


           每年,上万尾鱼苗活蹦乱跳地游进北运河,这种人工增殖放流的方式,发挥着重要的水生态修复作用。据北运河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合放流区域水体生态情况及鱼苗品种特性,选取了鲢鱼和鳙鱼作为放流鱼种。通过它们,可以滤食水体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控制蓝藻等有害藻类的过度繁殖,调节水质,降低水体耗氧量和富营养化现象,提高水体透明度,增加水生生物多样性。


           经过近几年的治理,北运河河道水质逐年转好。水文人员还通过监测发现,北运河流域浮游植物优势种群逐渐由蓝藻门向绿藻门、硅藻门转变,而且密度逐年降低;浮游动物以原生动物、轮虫为优势种类,对水质敏感的枝角类、桡足类所占的比例上升;底栖动物和大型水生植物出现了中等耐污型生物。经过多年的水生态修复,消失多年的鳑鲏鱼、金线蛙也重新回到大运河,它们都是北京的原生物种。


           在北运河东侧,与之相通的镜河,是集排水、蓄涝和风景观赏为一体的新挖河道。设计人员将开挖出的粘土用于河底减渗,河水与土壤自然接触,保持了竖向连通,使河道能够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健康“呼吸”。



    60488763e4b0063ef3e843cb.jpeg

    凤头潜鸭  闫红/摄



           整个河道长2.4公里,水域面积达16万平方米。水面之上,荷花、黄菖蒲、水葱、千屈菜、鸢尾等挺水植物在微风吹拂下摇曳生姿;水面之下,苦草、菹草、金鱼藻、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与鱼虾河蚌相伴;河床底部,卵萝卜螺、环棱螺、中国圆田螺、纹沼螺等底栖生物成为水底清道夫,改善水生态环境。镜河水下,已悄然“长”出一片2万平方米的“水下森林”。


         “‘水下森林’的每个成员都发挥着提升水质的重要作用,蒲扇形状的是金鱼藻,像羽毛一般的叫狐尾藻,条状植物叫作苦草,是草鱼最爱吃的植物。”北运河管理处有关负责人介绍道,镜河河底种下了2万平方米沉水植物苦草,以及3万株芦苇、鸢尾、黄菖蒲、溪荪等挺水植物,为水生动物提供重要栖息地。


           近年来,通州区突出重点流域生态整治,全区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其中,通过实施细水急流、闸门轮调、投放种植水生动植物、改造生态护岸等技术手段净化水体。投放水生动植物,建立“浮游生物(食藻虫)—水下森林(沉水植物)—水生动物—微生物群落(激发土著微生物)”的共生生态,促进水生态环境的修复平衡。水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就好似人吃中药调理身体,水生动植物的主要作用也是让河道恢复“体质”。



    热点新闻
    010-61233930-8005
    北京PG电子·麻将胡了官方网站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友情链接: